母乳中發現COVID-19病毒?!─生醫新聞解讀
新聞由來
這兩天有一個新聞在育兒圈傳的沸沸揚揚,便是德國巴登烏爾姆大學(Ulm)分子病毒研究所在Lancet上發表了一篇報告,標題為「於母乳中發現COVID-19病毒存在」(Detection of SARS-CoV-2 in human breastmilk),報告中呈現了研究員蒐集了2名肺炎確診且哺乳中的母親乳汁,並在其中檢測到了COVID-19遺傳物質RNA的陽性反應。接著就看到國內各媒體的新聞出現了,但大部分的新聞內容對於這個研究說明都不是非常詳細,而且結論也不太理想,所以這篇文章會比較詳細的為大家說明這個研究,以及分享我個人以及專家的看法。
研究概述
研究人員自2位COVID-19確診但症狀輕微的母親(1號及2號)收集乳汁進行COVID-19病毒RT-qPCR檢測,並在2號母親的乳汁中發現了COVID-19病毒RNA片段陽性的訊號,而在進一步的追蹤中,發現2號母親的嬰兒原本檢測為陰性,但隨著帶病毒RNA片段乳汁的出現,嬰兒也感染了COVID-19並出現輕微症狀,但兩人最後都痊癒了,且再也沒有從乳汁中監測到病毒的RNA片段,這個研究便結束了。
研究的流程圖
以下我們用兩張圖來探討,分別呈現1號母親與嬰兒及2號母親及嬰兒的檢驗過程:
1號母親與嬰兒
1號母親在研究開始後的第4天確認COVID-19確診,而1號嬰兒也在第8天確診,兩個人在研究開始時經歷過4天的母嬰同室。而在第11~14天採集1號母親的母乳進行檢驗,沒有測到肺炎病毒的訊號,結果為陰性,接著這個組別便在第18天結束追蹤。
2號母親與嬰兒
2號母親與嬰兒一樣經歷了4天的母嬰同室,而2號母親是在第8天確診感染,嬰兒則是在第11天確診感染。研究發現第10、11、12及13天收集的母乳都驗出了COVID-19病毒陽性的結果,直到第14、15天的母乳才呈現陰性結果,追蹤至第26天也是陰性結果,此時母親與嬰兒檢驗也是陰性結果,追蹤結束。
研究結果分析
這篇研究中,對於COVID-19病毒的存在與否,使用的是目前最靈敏的PCR方法(稍後介紹),此方法可以用來判斷測試的樣品中是否含有病毒的遺傳物質RNA,並不能直接證明樣品中存在有活性的COVID-19病毒。針對母乳測試的陽性結果,個人看法比較有可能是病毒的遺傳物質經由母親的循環系統進到乳腺中,進而被偵測出來。
另一方面,作者也提到目前尚未有證據證明COVID-19可經由母乳哺餵而傳染,研究案例中母親與嬰兒也都經歷過母嬰同室的過程,因此接觸傳染或飛沫傳染的風險仍然是存在的。
什麼是PCR?,我們是怎麼判斷病人是否感染COVID-19呢?
PCR方法是一種相當靈敏的檢測方式,由於實際反應的過程有一點複雜,這邊我用科普一點的方式說明。
遺傳物質DNA/RNA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包含病毒)體內都有遺傳物質,用於傳遞自己物種的特性給下一代,DNA/RNA是由去氧核醣核酸這種生物大分子組成,而這種大分子共有5個種類(A、T、U、C、G)排列串聯成DNA或RNA,每個物種的DNA/RNA都有其獨特的排列組合編碼方式,我們可以藉由找出特定物種所擁有的特定序列組合,判斷這是什麼物種的遺傳物質。科工館有很棒的圖文可以參考。
PCR反應
PCR方法全名是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在PCR反應運作的過程中,我們會使用一種專門用來合成遺傳物質DNA或RNA的酵素,搭配上一段我們與COVID-19病毒RNA相合的序列,經過多次的反應後便可凸顯出這一段序列的存在。進而確認採集的樣品中有COVID-19病毒的遺傳物質存在。進一步閱讀可以參考科技部科技大觀園網站。
COVID-19感染確診的條件
前面提到PCR反應雖然能很靈敏的找到檢驗樣品中是否存在有病毒的遺傳物質RNA,但並不表示樣品中就含有具感染力的活病毒,因此需要搭配其他臨床的條件才能判定確診(發燒超過38度、臨床診斷確認為肺炎)。
專家的建議
國際母乳會(La Leche League International)
在今年2月19日,也就是疫情在部分國家開始蔓延時,國際母乳會LLLI就已經發了一篇新聞稿,內容提到一個重點:
家中的任何一個成員染病或曾暴露於病毒感染高風險環境,則全家人(包含嬰兒)皆會面臨同樣的風險
因此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哺乳前清潔消毒雙手及乳頭,配戴口罩照護嬰兒等才是真正有效的積極作為。即便母親已經染病,在體力可支持的範圍內建議仍應持續哺餵母乳,使嬰兒能接受到足夠的抗體、細胞激素以及營養,維持嬰兒的健康。
母乳哺育醫學會(Academy of Breastfeeding Medicine)
母乳哺育醫學會ABM則是在3月10日也發表了聲明,聲明中同樣也是積極的呼籲母親應努力維持哺育母乳的行為。其中提到了若母親已感染COVID-19在哺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衛教:
哺育途徑 | 建議方式 |
---|---|
親餵母乳 | 徹底手部清潔及乳頭清潔,戴上口罩後再親餵母乳 |
擠出後瓶餵母乳 | 徹底手部清潔,並使用妥善消毒的擠乳器擠出母乳,接著由未染病的家人戴上口罩後瓶餵母乳(若母親症狀較嚴重,適度的隔離母親與嬰兒是必要的) |
後續行動
這篇研究的結論中也提到,尚無法得知嬰兒的是否是因為哺餵母乳而感染,但如同前面的專家意見所說,考量到哺餵母乳不論在嬰兒健康及親子關係建立都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即便是COVID-19確診的母親也應該在妥善消毒清潔的狀況下親餵或擠出母乳給嬰兒攝取會是較理想的選擇。
最後也期望疫情能盡快告一段落,感謝所有這次防疫的相關人員讓台灣坐在颱風眼中風平浪靜,不過我們仍然不能太過放鬆,基本的手部清潔、社交距離、配戴口罩及體溫追蹤一樣都不能少,讓我們一起度過這個全體人類的大挑戰。
本文為資料收集與個人觀點分享,非提供醫療諮詢與建議,若有醫療需求請循正規醫療管道,於專科醫師指示下接受治療,感謝您的閱讀。